“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”,唐代以后,对于普通人来说想要逆天改命,最公平的手段便是科举。那些中进士者,可以说是“人中龙凤”了,而要是中了状元,老百姓会把他称作“文曲星下凡”,想要实现这一壮举,运气、学识、书法缺一不可。 图片 在青州市博物馆,珍藏着目前大陆唯一一份明代状元殿试卷,名为《赵秉忠殿试卷》,卷首有万历皇帝亲笔所写的“第一甲第一名”六个朱书大字,它由三层宣纸装裱,封面、封底为全绫装裱,共19折,全文2460字,以小楷写成,卷尾印有大学士及礼部尚书、户部尚书等9位阅卷官和1位印卷官的官职和姓名。 图片 此作曾被赵秉忠后人作为“传家宝”,1983年,青州市文物管理所魏振圣,先后登门24次,苦口婆心劝说,最终赵秉忠后人赵焕彬被打动,将此作捐给了博物馆。1991年时,《赵秉忠状元卷》还被盗走,所幸最后成功追回。如今,它不仅是青博的“镇馆之宝”,还是一件国家一级文物。 图片 赵秉忠,字季卿,明万历元年(1573年)生,青州府益都县(今山东潍坊)人,其父是文水县丞赵禧,他自幼聪颖,十五岁补府学生、二十四岁中举、二十七岁中状元,授翰林修撰,此后历任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、翰林侍读学士、礼部右侍郎、礼部尚书等。明天启六年(1626年)逝世,崇祯年间加赠太子太保。 图片 赵秉忠以为人正直刚正著称,诗名、书名亦烜赫一时,这部状元卷是他利用职务之便利,辞官时带走的。赵秉忠的“台阁小楷”极为精湛,完全没有呆板之弊,精谨的笔法、端严的结字以及雅隽的气韵,令人心醉,有网友看后直呼“这才是老百姓爱看的字”。 图片 此作起收笔严守程式、标准到位,首横藏锋逆入,行笔匀净,收笔轻顿回锋,竖画中锋直行,收笔圆润如“露珠垂落”,无明显的圭角,显官方文书的庄重。提按细微,重按、轻提显骨力,横画往往两头重、中间轻,竖画略带颤笔,较晚清机械匀整的馆阁体更显笔墨韵动 图片 结字中正平和、端庄匀称,中宫收紧,四肢舒展,繁简得宜,通篇无拥挤或松散,展现对整齐划一与自然变化的精准把控。 图片 《赵秉忠状元卷》笔法的无懈可击、结字的中正端严,既是个人书法功力的展现,更是“士子修养”的真实流露。笔笔中锋、字字端正,暗合“修身治国”的儒家理想,超越艺术层面,成为研究明代科举文化、书法的“活化石”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|